本來是只想寫演講心得的。但叨叨絮絮碎碎念了三篇…主要是為了記錄一些自己吸收過的事情。
我不是張迷也不懂張學,張愛玲筆下的四十年代,所謂張愛玲式華麗蒼涼的愛情故事,對我來說都太陌生也太舊了。
只是在去年讀幾遍了小團圓。
慚愧的是,在這之前我甚至沒有好好讀過她大部份的小說,只讀過幾篇散文。以及以前修黃美鈴老師課時的那篇金鎖記。(愧言,對中文作家我一向讀得少,近年有改進的意圖)
比之對她其她小說的淺薄印象,這本半自傳性的小說,卻讓我覺得精彩又吸引人。
大概是因為這本小團圓寫的是她自己。特別深特別切。
我覺得好的寫作通常都必須包含某一些真實的東西。(用real也許會太實際,用truth會比較貼切。)真誠之餘,精彩的部份在於這本用做於反駁胡蘭成式說法的自傳,由作家本人,用比較透明的方式,向讀者展示了張愛玲這個人:喜歡色彩鮮艷的土布,吃得很少很隨便;她怎麼愛一個人,怎麼恨一個人。
總而言之,她的人生。
也許不一定是最客觀的說法,卻至少是她本人的說法。
(至於小團圓出版是否合理的道德層面就先不提了。 曾經讀過張小虹教授表示她不讀、不買、不評這本書。而就在今年,張愛玲的兩本英文自傳式小說也再次以同樣的方式出版了。)
據說張愛玲的小說情節常常是從她那人數眾多、身為權貴遺族的龐大親人們身上得到靈感的。所以這本小團圓,對一個不太熟悉張愛玲的讀者如我來說,反倒是一條接近張愛玲的捷徑。
書裡不僅述說了她自己戲劇化的成長、戀愛過程,也記錄了女性意識抬頭(她那出洋的母親和姑姑)、戰爭(1942日本攻佔香港)、汪偽政府時期(與胡蘭成的交往)。
是這些經歷塑造了張愛玲,是這樣的張愛玲寫出了那樣的文字。
而讀者了解了這樣的張愛玲和那樣的年代之後,才開始懂得她筆下的世界。(至少我是如此。也才開始回頭去讀張愛玲的作品。)
留言列表